在贵阳息烽县小寨坝镇,曾经土壤贫瘠、植被稀疏的荒山,如今被蓝色光伏板与绿色中药材共同覆盖——中核息烽小寨坝农业光伏电站以“生态修复+资源利用”为核心,不仅让闲置荒山重焕生机,为区域发展注入绿色动能,也为当地群众托起增收希望。
小寨坝镇农业光伏电站
作为贵阳首个“农光互补”项目,同时也是当地装机规模最大的大型光伏综合能源项目,小寨坝农业光伏电站的核心优势在于“板上发电、板下种植”的土地高效利用模式。据电站负责人徐仕祥介绍,项目所在地曾是荒山,石头多、肥力弱,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生长。为让土地“活起来”,中核汇能贵州公司联合贵州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、贵州三草谷中草药种植公司成立课题小组,共同打造光伏农业育苗基地。
“光伏板下光照不足,所选作物必须是阴生品种,且要适应本地环境、不与光伏设施抢阳光。”技术员钟华表示,经过研究,团队最终锁定木香、续断、天门东等市场前景稳定的中药材品种。在电站现场,一排排棕色培养基整齐排列,宛如精心制作的甜点——培养基下层为普通黏土,上层则是添加了肥料、营养土的砂质土壤,既增强肥力又能锁水,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保障。
贵州三草谷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潮水村种植基地
数据显示,该电站总占地面积达2650亩,于2023年1月14日成功并网发电。截至目前,累计发电量已达18160万kWh,仅本年度发电量就突破7012万kWh,绿色能源供应能力持续稳定。其价值远超“发电+种药”的简单叠加,实现了生态、经济、社会效益的深度融合:生态层面,电站每年可提供12598万kWh清洁能源,据此推算,每年可节约标煤3.42万吨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.32万吨的显著生态效益;经济与社会层面,项目在潮水村流转土地600多亩,带动120余名村民就业,涵盖光伏板清洁、中药材种植与育苗等岗位,切实带动村民增收。
如今,小寨坝光伏电站的中草药种植模式已逐步在全省推广,目前全省光伏板下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。仅息烽潮水村育苗基地就占地30多亩,可产出天冬幼苗约60万株,据悉,这批幼苗将陆续输送至其他光伏农业基地,进一步扩大“农光互补”辐射范围。
从昔日闲置荒山到如今生机盎然的“光伏+农业”示范基地,息烽小寨坝农业光伏电站用实践证明,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可以同频共振。未来,随着技术迭代与模式成熟,这座电站将持续为息烽绿色经济注入新动能,助力区域绿色发展之路行稳致远。
文丨何莹莹
Copyright 2015-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7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